国庆节后中国资本市场走向 杨庆杰的分析

国庆节后中国资本市场走向

访知名私募基金北京逸原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委会委员杨庆杰

主持人:您好,杨总。近日,国新办发布会一揽子涵盖货币、房地产以及市场支持政策的系统性政策推出,力度明显超出市场预期。随着股市连续一周的大涨,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或者说能持续转为上升趋势?国庆节后短期长期配置思路等问题,我们采访了您,就目前市场关心的很多话题,交流了看法。

杨庆杰:今天美国股市市值与美国GDP的比值是2:1,日本、印度是1.3:1,全球股市市值与全球GDP的平均比值接近1:1,中国是多少?中国股市市值与GDP的比值是0.7:1。最近一周的普涨大涨是情绪的释放。估值修复、业绩驱动、情绪驱动,现在还处于由政策驱动的估值修复行情当中。中国资本市场将会出现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长牛。我认为9月24日在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或全球资本市场上会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应该记住它。
从9月24日开始,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互换便利工具和回购再贷款。实际上央行从原来主要关注金融机构稳定现在变为关注金融机构稳定和关注资本市场稳定双重目标,功能和美联储接近了,这具有里程碑意义。很多人会用过去思维会觉得这次是短牛泡沫牛,是一波反弹行情,实际上我们发生了重大转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将不再有,或者说即使有以后也会迅速修复。
中央思路已转变。现在大家有预期信心回来了,这很重要。信心回来以后,就业就上去了,消费也上去了,就进入良性循环了。随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地不断落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中国营商环境企业盈利不断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交易规则、监管惩罚等方面的政策的出台,逐步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更好地促进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未来十年中国会迎来慢牛长牛健康牛。

主持人:9月24日之前您是底部判断建议配置中国的,9月初说A股处于构筑双底形态,您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

杨庆杰的分析

杨庆杰:近一年社会感知指数变化很大,能听到地方财政的不可持续性、远洋捕捞式执法、民众感知指数和就业恶化等。每当社会感知指数跌至谷底区间时,往往就是政策转向的前夜。
另外9月初从技术层面我们也判断是双底前的布局期。回顾近十年A股历史,在三次市场大跌后形成了双底的结构,加上本轮下跌一共四轮即2012年、2015年、2022年、2024年,从底部形成前的跌幅上讲,2012年和2015年由于股市波动较大,前期跌幅在30%以上,2022年和2024年的前期跌幅则在20%左右。
尽管见底前的跌幅差距较大,但第一个底部出现后的反弹幅度和见底前跌幅的比例大致接近,即前期跌幅越大,反弹幅度也相应更大。我们发现双底形成的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是双底形成的时间间隔在6-7个月之间;第二,是两个底部在指数点位上基本持平,只有2016年由于触发熔断导致第二个底明显更低,对于当前的大盘指数而言,两个条件都接近满足。
将前三轮双底形成的行情与本轮行情叠加在一起看,双底行情中的两个底的形成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一个底往往来自基本面或流动性的突变带来风险偏好的急剧恶化,对应市场加速下跌,例如2022年4月的全球通胀叠加上海疫情冲击,2015年8月流动性泡沫在政策收紧后突然破灭,2024年2月雪球、杠杆等工具受冲击后引发流动性危机等等,而第二个底往往来自悲观预期充分定价后的信心修复。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后,市场迅速反应,政策底确定。